國內首臺井下救援機器人在沈誕生
本報訊(記者常思哲) 12月14日,記者從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了解到,國內首臺具有生命探測功能的井下探測救援機器人在該公司研制成功。機器人上的拾音器可以撿拾呼救聲音,紅外熱成像儀可以探測到人體。目前,該機器人通過了專家鑒定。
在煤礦事故的搶險救援中,往往因為事故礦井巷道情況復雜、有毒有害氣體集聚等原因,不僅救援困難,且次生事故極易發生。2006年,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和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經過3年時間,完成了該機器人樣機的研究。
該機器人采用履帶式的走行機構,具有一定越障能力。機器人具有環境偵察能力,可以通過在機器人上安裝光學監視裝置,查看井下巷道的破壞情況,通過無線或有線網絡傳輸實時視頻圖像。身上安裝了井下有毒氣體、壓力、溫度等檢測儀,對現場危險氣體進行檢查,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通過雙向語音傳送系統,機器人可發揮“電話”功能,救援人員可及時了解被困人員信息與周圍環境,幫助井下人員樹立信心,實現互助自救。
同時,該機器人具有多項技術創新:首次將正壓防爆、本安防爆等多種防爆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實現機器人的“鋼筋鐵骨”;采用音頻探測、視頻觀測、紅外熱成像等多傳感器綜合探測技術,讓機器人“耳聰目明”,實現對井下溫度、壓力、氧氣、瓦斯濃度等多項環境參數的全方位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