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的生產線上,焊接機器人像技藝高超的工匠一樣來回穿梭,機械臂自動化作業靈活且穩定;狹小且復雜的空間里,蛇形特種機器人自如伸縮,猶如靈巧的蛇在叢林中穿梭……新松機器人公司的生產車間,到處都是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的場景。
圖為新松機器人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蘇瑞淇 攝
6月12日,經濟日報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走進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實地了解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
新松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總裁張進介紹,歷經20多年的發展,公司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長期的技術封鎖與市場壟斷,發展成為國際一流機器人企業,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龍頭企業。
除了應用于工業制造生產線,新松機器人在民生等領域也展示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在公司的展示大廳,“書法家機器人”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書法表演”。隨著語音的提示,機器人精準地提起毛筆,蘸取墨汁,揮毫潑墨,在紙上接連寫下“步步高升”“前程似錦”“心想事成”“大有可為”等寓意吉祥的成語,為大家送上美好的祝福。
機器人進行書法表演。 本報記者蘇瑞淇 攝
“以前人跟機器人是沒有辦法直接交流的。大模型帶來的最大變革就是自然語言的交互,這樣的交互讓機器人更能理解人的語言,操作也更便捷。”沈陽新松機器人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韓天文表示,“人工智能+機器人”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機器人將更懂人類,逐步走進家庭,服務民生。
據了解,為了緊跟機器人發展趨勢,新松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目前擁有國家級研發創新團隊,完成國家重要科技攻關800余項,擁有發明專利1300余項,書寫了中國機器人發展史上百余項“行業首創”。
除了沈陽本部,新松還在上海、青島、天津、無錫等國內多個經濟熱點城市建有產業園區,在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設有海外分公司及區域中心。新松產品累計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4000余家國際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與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規模化客戶群體占比高達2/3。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編輯:林蔚責編: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