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央視《焦點訪談》:“機器人+”加速前行,聚焦新松。重點闡述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聚焦十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一百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我國機器人產業即將迎來大發展。
以下為節目文字摘錄:
為了進一步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個部門發布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使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翻番,將聚焦十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等。
工業機器人具有精準、高效、穩定、智能等特點,有助于企業降本增效,彌補勞動力不足,降低生產風險。經過多年發展,沈陽新松已經掌握了焊接、裝配、物流三大核心自動化應用技術,擁有1300多項發明專利,研發出十大類上百款機器人。新松人把這些產品形象地分為“手”和“腳”。“手”,指的是各種機械臂機器人。
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不少“腳”,也就是移動機器人。比如,可用于物流行業的移動機器人、可用于醫療機構的送藥機器人,還有用于汽車制造的底盤合裝移動機器人。
從2013年開始,中國已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目前,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位居全球第五,達到每萬名工人322臺機器人,但只是排名第一的韓國的三分之一。因此,這次發布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便計劃把機器人密度翻番。未來,隨著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的成熟,工業機器人將在更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老齡化趨勢持續加劇,勞動力減少以及用工成本上漲的問題愈發明顯。專家表示,自動化是提高現有工人生產力的最可靠方式。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180億元。機器人產業將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而獲得爆發式增長。
機器人的應用是個大趨勢,隨著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融合應用,機器人的智能化和網絡化水平將不斷提高,它也將改變制造業和其他工業領域的生產方式。牽一發而動全局,自主創新戰略讓我們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大展宏圖,夯實科技自立自強這個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
本文摘錄自央視網,原文標題《焦點訪談:“機器人+”加速前行》